当前位置:首页 > 教工风采 > 教师作品 > 正文
吉献忠老师的《黎族饮食文化》
发布机构:宣传科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12-09-12

琼州学院附中黎族文化校本课程

开发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琼州学院附中黎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组

 

【摘  要】琼州学院附中是地处琼中南黎族区的一所民族中学,有着开发和实践黎族文化校本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本课题的开发与实践对黎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报告概述了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目标、过程步骤;介绍了课题研究的方法手段、特点;分析了课题研究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民族中学;黎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开始受到广泛重视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开发策略。它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自主进行的课程开发,涉及学校教育经验的各个方面。校本课程开发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它以充分考虑到教师的积极参与、学生的认知背景与需要、学校的主客观条件及其所处社区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凸现学校自身特色等为主要特征,体现了社会进步、科技发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如今,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许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响亮口号与明确目标。

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2001年6月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的新课程的目标之一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倡:学校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校内部和外部的一些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素材都可以看作是课程资源,……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效开发和实施课程资源是推行新课程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上述可见,校本课程的开发已成了当前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体系的重要课题。

琼州学院附属中学座落在五指山市,五指山市位于海南岛中南部,周围群山环抱,森林茂密,风景秀美,是有名的“翡翠山城”。人口11万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占65%以上,以黎族为主。五指山是黎族传统文化创作和表演的主要源地,民族风情原始、古朴、浓郁,别具特色,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如自然、历史、风俗、饮食、方言、服饰、体育等。这些丰富的民族文化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琼州学院附属中学前身为广东省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中学,学校现有学生2千多人,少数民族学生约占50%。五指山是汉黎杂居区,黎族学生虽对本民族文化有深厚的感情,但由于汉文化的深刻影响,所以黎族文化有弱化趋势。因此,将黎族文化作为一项校本课程资源来开发及实践利用,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琼州学院附属中学有着五十多年光荣而辉煌的历史。我们有历史使命和现实要求去挖掘这些博大精深的黎族文化,发挥本土文化的强大的育人功能,开发黎族文化校本课程,创建特色学校。学校凝聚了一批责任心强、甘于奉献、才华横溢的教师,有副教授1人,特级教师1人,国家级模范教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一名,省级骨干教师4人,高级教师55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为黎族教师,他们对开发黎族文化校本课程资源报以极大的热情和期盼,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我校结合黎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和我校具体情况申报了此课题,经海南省教育教育研究院批准,被列为海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07年度“十一五”重点课题(课题批准号:QJM11506),2009年3月,本课题获教育部批准,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规划2009年度“普通高中特色学校”重点课题立项(课题批准号:GHA093030)。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意义和思路

(一)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课程论:课程即教学科目;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课程即学习经验;课程即社会文化的再生产;课程即社会改造。

2、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办学理念,以学校教师为主体进行的课程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估,它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过程。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计划,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传统和优势以及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或选用的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饮食、衣着、住宅、生产工具属于物质文化的内容;语言、文字、文学、科学、艺术、哲学、风俗、节日和传统等属于精神文化的内容。

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在民族生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全面了解和深刻理解民族文化,可以更全面地掌握民族发展的总体面貌,有利于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为繁荣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利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

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民族杂居区,在一些强势文化的影响下,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统逐渐被边缘化。为了能够让这些传统的文化能够继承,有必要挖掘这些民族文化,有必要让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体验这些民族文化,让学生在亲身经历学习体验中培养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促进他们认识、筛选、继承、发展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2、利于促进民族区中学校本课程开发

地处偏远地区的民族学校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弱势群体,对于大多数的此类学校来说,校本课程开发简直是望尘莫及的深奥的科学研究,大多数学校还是在观望和等待之中,需要成功的范例作为参考。本课题成功与否都将会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范例之一,将为学校顺利完成课程改革打下基础。

(三)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思路为:以五指山黎族地区为研究背景,以黎族文化为研究内核,以弘扬和传承黎族优秀传统文化为研究目的。积极调动师生参与研究的主动性,使教师具备开拓创新的能力结构,使学生得到拓展性知识。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黎族虽没有文字,但黎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于黎族民间文学   黎族民间文学是黎族人民集体的口头创作,并靠群众口头世代相传,在传承过程中,经过人们的不断修改、补充,不断提高艺术水平,有通俗易懂、情节生动、形象鲜明、思想深刻、寓教于乐的特点,具有多种文化功能和重要价值。本教材共五个单元,神话、传说、故事、歌谣和民间文学的调查与采录,最后一个单元为田野调查活动课。

关于黎族传统体育   黎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是最具地方特色的体育活动之一,深受学生的喜爱。它可以把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一种形象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以课程的形式得到了继承和发扬。主要开展珍珠球、陀螺拉、乌龟等项目。

关于黎族民间音乐与歌舞   黎族民间音乐与歌舞是黎族人民劳作生活中一种主要抒情方式和美好的精神享受,是一种难得的原生态艺术表现形式。黎族的民歌以其内容丰富的歌词配以形式多样的曲调,有优美抒情的,也有激昂高亢的,它反映了黎族人民淳朴、乐观、耿直和刚毅的性格。黎族的舞蹈有显著的民族特点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本教材主要呈现黎族民歌、黎族乐器(乐哩、咧鼻箫与筒勺、叮咚)和黎族舞蹈(打柴舞、跳锣、舂米舞、快乐舞、招福魂舞)。

关于黎族织锦与陶器   黎族妇女热爱生活,心灵手巧,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博采众长,勤于创造,其棉纺织技术享誉海内外。黎族传统织锦是黎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本教材讲述黎族织锦鉴赏和黎族原始泥条盘筑制陶技艺鉴赏。多角度地挖掘黎族文化精髓,反映黎族织锦及陶艺的历史内涵。

关于五指山生态旅游   五指山市是现今世界仅存的三大片原始热带雨林中地势最高而更具特色的绿色旅游、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尤其五指山地区至今保留着浓郁的黎苗民族风情,因此别具魅力。教材引导学生认识身边的地理、家乡的旅游资源,使学学生对身边的环境资源有较深刻的认识,正确理解个人与环境、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树立学生有益于生态保护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关于黎族饮食文化   黎族饮食风俗的显著特点是利用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体现了人与自然密不可分的山风野味。本书主要讲述黎族饮食文化概览、黎族饮食文化历史变迁、黎族饮食文化禁忌、当代黎族饮食文化基本特征及成因、黎族饮食文化发展与国际生态旅游岛建设。

 

课题研究的目标如下:

1、尊重并着眼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经验和民族文化背景,反映黎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帮助学生了解认识黎族文化的历史与成就,帮助全体学生发展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爱家、爱校、爱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具备多元文化素养和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有效沟通、健康生活,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同、友好、尊重和宽容开放的心态与情感。

3、利用本地独具特色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资源和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各类文化艺术资源,饮食、服饰、禁忌等民俗文化资源在内的黎族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围绕学生与家庭、学生与社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己等主题,激发学生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对环境的关注、兴趣和探究精神,认识和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自然与社会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心和保护人、自然、社会、环境的情感、知识、态度、能力,进而发展学生多元的智力品质、科学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文献法:对现有文献,包括相关著作以及相关论文进行整理,梳理其主题思想,并力求做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和中肯的评价,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或借鉴采用,或获取理论的支撑。

行动研究法:

(1)在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跟踪调查、研究、收集和整理资料、数据并及时验证,反馈信息,调整行动,完善教材并再实施。

(2)在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对任课教师及相关教师进行跟踪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对使用校本教材的态度、意见和建议,收集必要的数据、资料。

(3)跟踪、调查、收集学生在教材利用方面的信息资料,反馈信息调整行动,及时修正。

从总体上讲就是,即从理论分析入手,利用资源的有益成分,结合黎族文化的现实及我校实际,做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特点

1、较强的针对性

本课题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为研究目标,以“黎族地区”为研究背景,以“黎族文化”为研究内容,紧跟课改步伐,贯穿课改理念,结合黎族文化历史与现实的实际,结合我校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

2、广泛的参与性

黎族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黎族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问题越来越关心,保护民族文化的意识显著增强,许多保护活动深入开展。因此,该课题的研究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全体师生的配合。琼州学院图书馆、五指山民族博物馆等提供了大量的文献及相关资料,我校许多学生家长积极参加我们的调查,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3、较强的可操作性

本课题研究的最初设想和思路来自教育教学实践,又有理论作指导,研究步骤明晰,参与研究人员分工明确,可操作性较强。

、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和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09年3月—2009年5月)

为了顺利开展课题研究,我们首先进行了黎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意义的宣传发动工作。让全校师生认识到黎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意义,以及课题研究对我校内涵式发展的意义。为此我们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召开“校本课程与我密切相关”、“我为课题出谋划策”等座谈会和动员会。通过以上活动,学校广大师生员工对黎族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有了新的认识,奠定了课题研究行动的思想基础。

其次,我们了组建课程开发与实践领导小组,校长符冠烨任组长,成员有副校长郑海明、教研室主任苏琼先、教研室副主任赵中华;并从全校教师中挑选出专业知识扎实深厚,具有强烈创新意识和敬业精神的教师,组成校本课程开发团队,课程团队有6个小组,每个小组任命一名组长。领导小组和课程研发团队的组建,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课程开发阶段(2009年6月2010年6月)

课题领导小组和课程开发与实践团队经过多次研究讨论,反复论证,制定了“琼州学院附属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指南”,对我校现阶段校本课程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性意义。

首先,我们聘请琼州学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黎族民俗研究专家对课程团队的教师分别进行专门培训,具体有“黎族民间故事”、“黎族历史变迁”、“黎族传统体育”、“黎族饮食”、“黎族文化建设与国际旅游岛”等。这些培训涵盖了课题研究的方方面面,通过培训,团队成员对黎族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认知,为以后的调查研究打了坚实基础。

其次,分组进行调查研究,每个小组根据本组子课题的需要,设计了相关的调查研究活动。包括到保亭县甘什岭槟榔谷、黎族第一村五指山初保村、黎族主要聚居地五指山水满乡以及到海南历史博物馆、琼州学院图书馆查阅等,在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进行专题讨论,最后形成总结报告汇编成册,以备课程写作时用。

最后,编辑成教材。根据课程开发与实践指南,本课题共分为六个子课题,分别是《黎族民间文学》、《黎族传统体育》、《黎族民间音乐与歌舞》、《黎族织锦与陶器》、《五指山生态旅游》和《黎族饮食文化》。六本课程教材,独立成册,但又统一于黎族文化。

3、课程实施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

为了让校本课程接受实践的检验,达到宣传黎族文化的目标,我们在高二年级进行了一学年的试用,获得了同学们的认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校同时要求课任教师深入挖掘校本教材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为黎族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作贡献。学校还号召全校师生积极撰写黎族文化方面的论文,教学心得、学习体会等,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推波助澜。

第一步,培训各科目教师。校本课程的编写与实施由前期的几位骨干教师“公关”到大多数教师的参与执行,以期共同提高课程素养。

第二步,向同学们介绍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兼顾自己的兴趣的情况下,分学期、分批次选报课程,要求一学期只能报一科。

第三步,组建班级,实施授课。

为了使校本教材更加完善,2011年上学期我们将在全校初、高中的一、二年级开展,初步定于周五第八节课为全校校本选修课程上课时间。

4、课题整理总结阶段(2011年8月至2011年10月)

在课程教材推广性运用基础上,整理完成并正式出版课程教材,完成课题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成绩

我校黎族文化系列校本课程目前已在全校初高中使用,广大师生反映情况较好,效果比较显著。

透过我校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践,我们认识到:作为教师不应该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还应该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本课题获得批准立项后,在研究过程中,几十位教师作为主体参与了全过程的研究活动,课程开发意识得到极大提升,教育科研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更为可喜的是,在本课题研究的带动下,学校大部分教师的科研意识得到明显改观,参加科研活动的积极性高了,创作论文的意识浓了。我们认为,该课题已很好地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取得的研究成果既有现实意义,更有长效意义。

课题主要研究成果:

(一)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一套六本:

1、《黎族民间文学》

2、《黎族传统体育》

3、《黎族民间音乐与歌舞》

4、《黎族织锦与陶器》

5、《五指山生态旅游》

6、《黎族饮食文化》

(二)《<琼州学院附中黎族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教学设计和活动设计案例选》一本

 

、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的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就整个学校的教师团体而言,学校一部分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解不深,课程意识淡薄,教师角色转变尚未到位,绝大多数教师并没有真正参与进去;就课题研究团队而言,大多数的教师能积极进行课题研究,主动寻求课程改革,积极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但个别教师是被动接受任务,没有主动配合,没有全身心投入。影响了课题研究工作的正常开展。

2、课题成员的理论水平需要提高。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还跟不上研究实践的需要,影响了研究水平的提高,这就需要重视理论学习,培养自觉的理论意识,提升研究能力与理论素养。使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真正能够在课题研究中充分体现。

3、校本教材进班教学的协调处理效果差,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评价制度还没有最终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课程改革的进程。

分享到:

@Copyright 2012 www.hainanez.com All Right Reaserved.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 版权所有
地址:海南省五指山市海榆南路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 电话:0898-86622268 邮编:572200

琼公网安备琼公网安备46900102000003号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琼ICP备18003461号-1